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企业家要有“阶层”意识

时间:2010-12-06浏览:788

11月21日,由437ccm·必赢国际、蓝狮子读书会、江苏商报共同发起的人文财经讲书堂正式开讲,首站嘉宾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437ccm·必赢国际副院长裴平教授到会致辞。

11月21日下午,437ccm·必赢国际安中大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企业家,EMBA、EDP及MBA学员等500多人齐聚一堂。

437ccm·必赢国际-蓝狮子人文财经讲书堂是以财经作者、人文作家为主要讲师,以管理者为主要听众,将会每月不定期举行一次讲书堂活动。讲书堂首站特邀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为广大企业家做演讲。

“你们没有前辈”“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关联越来越大”“职业商人阶层的出现,是我们中国2000多年来最大的进步”……在吴晓波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中国企业史上的政商关系》演说中,妙语连珠,掌声笑声不断。报告厅门口,不断有人欠着身子,希望能靠得更近,听得更清楚些。

企业发展紧扣国家政策

“政商关系”是吴晓波此次演讲的主题,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关注国家政策,关心时事大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家管仲,在2000多年前首次将人分类为“士农工商”,中国商人地位的滞后由此开始。尽管如此,商业仍旧不断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大步伐朝前行进。吴晓波说,“工商业生来就是‘草根’,只要放手,留出一点空地,它就会瞬时间以星火燎原的势头,拼命发展。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政商关系并不非常融洽,而是在一轮一轮的改革中迂回。”

“由于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的传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工商业充满担忧,因为它们是有能力反对统治的唯一两大力量之一。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对工商业,重复‘爱恨轮回’的态度,和‘一放一收’的政策。可以看出,每个新建朝代的开始,皇帝修生养息,放手发展工商业,此后便无疑是励精图治的繁荣社会。经济发达到顶峰,工商势力大的令朝廷感到威胁后,统治者立刻打压工商阶级,收紧政策抵制工商业发展,维护政权。但结果也是一样,本朝不断衰败,进而改朝换代。”

吴晓波用众多历史事实说明,工商业发展能否兴旺,与国家的政策环境紧密相关。只要有开放的环境,积极的政策,工商业就能如火如荼地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要靠民企

18世纪中期,在瓦特发明蒸汽机,西方工业革命开始的同时,清朝中国认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已相当完善,中国不需要与其他任何国家有贸易往来,因此开始闭关锁国,封锁对外窗口,全面控制外贸。“100年后,经济的报复显现。”

吴晓波说,“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开始,但不一样的政策却导致了两种完 全不同的结局。1884年前后,同样是靠政府扶持起来的中国和日本企业都已发展壮大。都是1884年,清末李鸿章将当时最大的企业轮船招商局收为国有化,同时,日本却将发展起来的企业全部卖给了个人,后来的三菱重工便是其中之一。这两种不一样的政策,引发的是两种经济社会发展境况。”

吴晓波认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经济要发展好,一定要靠民营企业。“经济制度的根源是政治制度,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和谐的政商关系,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工商业是“天生的草根”,吴晓波说,“和谐的政商环境,必然要以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基础。只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只要不扭曲发展环境,工商业就能够依靠市场的力量,获得理想的长足发展。”

企业家成为一个阶层

“你们没有前辈,你们都是无产阶级创业。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那时的大环境促使着阶级斗争,直到1951年6月,商人在中国社会基本消失。吴晓波微笑,“到现代社会,在当下,商人群体的地位已经稳固,并且成为社会上被认可的一个阶层,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2000多年以来最大的进步。”

吴晓波说,作为企业家,就应该要有阶层意识,要自律。“要清楚,你们是一个阶层,你们的行为举止,现在已不再仅仅代表你们自己,而是整个‘企业家’‘商人’‘富人’的行为,因此你们必须以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阶层,守护这个花费上千年才争取来的被社会承认的地位。”

吴晓波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中国会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经济体。吴晓波表示,“中国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国家,对中国改革的信心将最终来自我们自己的信心。”

裴平副院长与吴晓波互赠签名书

吴晓波与南大EMBA、EDP和MBA学生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