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物价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未雨绸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稳物价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各部门多方协作,市场主体努力保供,全社会物资供应、基本生活必需品保障有力,支撑了物价平稳局势。”杨德才表示。
杨德才认为,要认识到稳物价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未雨绸缪,“一方面,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进一步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述,使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杨德才表示,应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经济发展成果。
不设GDP增长目标为发展创造空间
杨德才表示,复杂的内外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不设GDP增长目标为发展提供了空间。但不设GDP增长目标,不代表不要经济增长。
杨德才赞同今年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他认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第二季度虽然有所恢复,但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不提具体目标,为中国经济实现一个更好的增长,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伸缩空间,灵活性也会更强。“如果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刺激经济的行为,给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隐患。”
杨德才认为,主要是内外部环境两个因素的结合,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从国内看,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后续冲击影响正在渐渐显露出来;从国外看,中国控制了疫情,但国际上还是蔓延的势头,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基本上已成定局,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冲击。
对于中国经济今年的走势,杨德才的判断是,第一季度遭受重创,第二季度缓慢回升,第三、第四季度渐渐地回到一个正常的增长,甚至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在4%以上没有问题,大概能实现5%左右。他表示,如果能实现这样一个增长率,那么中国今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障就业和民生,则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为此,中央提出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等举措。
“从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比较来看,涉及市场主体的举措如此详细地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是不多的。看得出来中央要解决市场主体面临困境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是毫不动摇的。”杨德才认为,在政策大力度的支持下,市场主体的信心很可能会加速回升。而且中央提出新基建,大企业拿到订单的后续链条里面,大量的中小企业融入进来,也会促进整个市场信心的回升。
市场主体就是“青山”,要稳住中小微企业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疫情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控制,世界经济衰退基本已成定局。在这种背景下,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给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但这种不确定性,反而为中国经济增长预留了一个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和伸缩空间,我们要以最大的努力实现最好的增长。这样可能也更有利于一些政策措施的运用。”杨德才委员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杨德才表示,“六保”之一是保市场主体。目前我国有1亿多户市场主体,其中90%以上是非公经济,非公经济中又有大约90%是中小微企业。所以保市场主体,一定要稳住中小微企业,因为它们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阵地“。在‘六稳’中排在首位的是稳就业,‘六保’中排在第一的也是保居民就业,这些都和我们的市场主体能不能稳住有关系。”杨德才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理解,‘青山’指的就是市场主体,而且某种程度上是指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这方面要采取富有力度和针对性的措施,把市场主体稳住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就稳住了。”
杨德才强调,虽然今年我国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经济增长,实际上我们还有许多任务要实现,需要有经济增长的支撑。
“怎么来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实际上,改革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法宝。”杨德才表示,在市场体制方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情况还没有完全解决,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让所有市场主体拥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杨德才教授举例说,比如江苏的“不见面审批”,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上海的“一网通办”都是非常典型的创新做法,真正让市场主体感受到了改革力度,降低了他们的市场进入门槛。
杨德才认为,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方面,政府要主动作为。“首先是要亲近民营企业,然后才要清清楚楚,不能说对市场主体敬而远之。必须要把这两块关系处理好。”
杨德才强调,第二季度的第二个月也即将结束,时间非常宝贵,机不可失。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减税降费等,一定要尽快出台,尽快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里没有提房地产税就意味不征收吗?并非如此
政府工作报告里没有提房地产税,丝毫不意味着中国就不征房产地税了。至于什么时候征收,杨德才认为,至少从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给的信息,今年开征肯定是不成熟的。
杨德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里没提房地产税,是因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去年工作的回顾,另一个是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房地产税并不是在今年就要征收,本身重要的表达就是稳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要调研,然后进行立法,立法的过程中还要进行调研修正,最后人大通过,整个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对于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杨德才表示,一城一策、因城施策,“房住不炒”,这是最近两年来中央对房地产政策一贯的表述。他认为,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是没有变化的。
杨德才还表示,在他看来,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遭受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下,要想尽快让中国经济回暖,或者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房地产在其中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现阶段还不成熟
对于部分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农民退休制度,杨德才认为,这个建议思想是好的,但在当前背景下操作性不是很强。
杨德才在今年的提案中,也非常关心三农问题。他提议,打造惠农资金监管平台,加大惠农资金监管力度。看到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建议后,他说:“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员,从心底里支持农民退休制度,支持农民退休之后给他们发退休金。但回到现实中,我觉得这个操作性在今天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还不是很成熟。”
他分析称,若设立农民退休制度,农民到了什么年龄退休呢?城市职工一般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如果按照这样的年龄设置,中国种地的农民很多都在60岁以上的,60岁左右的甚至包括超过60岁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那中国农村就没人种地了。从年龄角度来说,很难确定农民退休的年龄。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